邮票上的二十四节气提起邮票与民间的二十四节气,好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它又实实在在地相联在一起,台湾在2000年发行的“二十四节气”系列邮票,成了最好的佐证。
“二十四节气”系列的首套邮票是《春》,于2月3日发行,随后在5月5日发行《夏》、8月4日发行《秋》、11月3日发行《冬》。4套邮票均采用6枚横连的形式设计,将我国劳动人民通过农业生产实践,定出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大季气以及浓缩在歌诀中的“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穿插在邮票图案中,还有那朴实的水桶、水车、谷堆、汤圆,令人感到无限的亲切。
节气,泛称二十四节气,用以表示一年里天时和气候变化的24个时期,也是表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24个不同的位置。天文学上,用太阳的黄经度来计算,分黄道为360度,取“春分点”为零度,由此起算,每15度为一个节气,6个节气为一季,合四季而得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这个独特的创造,为天文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中国人对天象长期观察,反复探索的结果。早在春秋末年,中国人在观察、测量太阳位置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每年冬至时刻的测定,推算出一年岁实是365.25日,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精密的数值,为准确预报季节,反映气候寒暖变化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