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 盖 邮 票
指由于发行机构、用途、面值等内容变更,在成品邮票或其他适合作邮票的票证上加印、加盖特定文字或图样的邮票,又称加字邮票。
这类加盖邮票,在我国早期邮票和解放区邮票中比较多风。我国珍邮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就是在红印花票上加盖文字和面值作为邮 票使用的。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由于新政权来不及印制新邮票,就把清朝15种不同面值的蟠龙邮票加盖“中华民国”字样,当作新邮票使用。新中国发行的“里乔内第31届国际邮票博览会”小型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香港”小型张,都是在已发行的邮票上加字作为一种新邮票而继续使用的。
改 值 邮 票
专指更改原面值的加盖邮票,又称加字改值邮票。发行改值邮票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币制改变,来不及印制新面值邮票,有的是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原邮票面值已不适用,有的是某种面值邮票短缺等。
对 剖 邮 票
指把邮票对剖开继续使用的邮票。因某种面值邮票暂售缺,为应急,将另一种邮票竖向、横向或对角剖开,当两种或多枚邮票使用。如在我国清代光绪年间,福州(1903年)、重庆(1904年)、长沙(1906年)。这三个地方使用的对剖票,就是用清朝发行的蟠龙无水印红2分邮票,斜角对剖当1分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