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邮电部在发行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的基础上,又开发了"企业拜年卡"简称金卡。
当年发行套数15套,为数不多,在龙头效应的理念下,全部收集的大有人在。由于企业金卡初次露面、印量不大,片印得精美清新、引起众多集卡者青睐。
1996年以后人们渐渐地发现,企业金卡印量越来越多、面越广、数量逐年翻番,集不胜集。故而采取按专题收集,也有的采取分类收集。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专题收集只是选几枚喜欢的专题企业金卡收集,分类收集则按一个类别来收集。
有人埋怨金卡发行量膨胀,增长太快,企盼最好小批量,缩小发行量,那是不了解企业金卡的发生发展历史。考察金卡的起源和发展,不难发现它是在改革大潮中,在市场经济中为沟通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在此背景下邮电部推出企业拜年卡,原本并不是为集邮而发行,但该卡部分进入集邮圈子,收入邮集,在全国、世界邮展中亮相,使集邮者沾了光。
企业金卡发行总数99年达到4431种,每种起印量为1万枚,是集邮品中起印量最小的。每年12月初至春节期间为收集高峰期,过时难求,四、五十年以后单找哪一类一种需要的企业金卡,其难度可想而知。
分类收集企业金卡有以下几点好处:
1. 窥见全貌,形成系列。以汽车题材为例,只有在企业金卡上能找到我国国产汽车、中外合资各式汽车,从红旗、一汽小解放到奥迪、捷达、三兴汽车,林林总总的汇成大观;另外也可收集到汽车一条龙,从汽车生产厂、零配件,蓄电池、销售修理各环节全能找到。
2. 展出现实,反映现实。山东地区在改革开放年代得天时地利之便,它面对韩国,利于吸收外资、地处沿海,有利拉动内需。沿海及城市发展迅猛,几年来山东工、商、渔、食品各行各业制作企业金卡者多多,有的厂家甚至以此为"名片",提升自家知名度。从95年以后企业金卡总数据各省之冠。工厂企业占绝大比重、采油、机车、工程机械、化工、塑料、电缆、自行车、轻重工业到家电、制药、纲琴、金手饰、服装、食品中的美食、啤酒、瓜子、淀粉、粉丝等各行各业,都包括其中,如果组织一部《改革开放后的山东》邮集,山东企业金卡能顶半边天。如果是开放类邮集则更有用武之地。
3. 积累资料,展现发展。高科技飞进发展以电话为例,93/94年企业金卡上只有条上有式有线电话机,近年来无绳电话、BP机、寻呼台、电话会议,全球通服务纷纷登上企业金卡,浓缩了科技发展的脉络。
每年12月初至春节是企业拜年卡的高峰散发期,获如昙花一现,过时难求,一些人采取分类收集办法,选1类或几类卡专集,已知有汽车、酒类、电话(大哥大)、古画、风光、报刊(杂志)、学校、医药、桥梁。收藏品已蔚为大观,在收藏展、金卡专展、基层邮展中展出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