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26日,华东邮政管理总局发出“业字第59号通令”,要求下属有关局刻制使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暨国际和平斗争日纪念”邮戳:
一、奉点既刻贺形纪念日戳,直径二又四分之一公寸,加围细边中刻五角星,星外刻橄榄叶图案,星叶中间加刻放射形光芒,五角星上半圆形内第一行(既沿边)刻字体较大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十字,第二行刻字体较小之“暨国际和平斗争纪念日”十字,五角星下半圆第一行刻“1949.10.2”,第二行(既沿边)刻“中华人民邮政华东区”九字,“华东区”三字前加一点,中文字均由左向右,日期由左向右,均用阳文正体字。
二、该纪念戳仅十月二日用以盖销如项信函上的邮票,同时应于邮票边加盖普通日戳。集邮可延长使用十五天。“
9月27日又以加急电报补充通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前加‘庆祝’二字,把戳的直径改为五公分半”。
在笔者的《人民邮政国内邮资(1949-1950)》邮政史类邮集有一枚贴华东解放区邮票的实寄封:由上海汉口路北福里内11号寄天津北门东集祥公司田善庭,背贴华东建军二十二周年70元邮票一枚。邮运图10元邮票三枚,票上销直径55mm的“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暨国际和平斗争日纪念”邮戳两枚,票旁盖“上海38.10.2”的收寄戳,封正面盖有“天津38.10.5”投递戳。笔者对该封格外珍视,从此封戳上可以追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的历史。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民族和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弃。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多党派的国家,为增进各民族、各党史派、社会各界、无党派民方人士之间的团结合作,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家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要同各方面的代表人物进行充分的协商。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关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统一战线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在人民政协进行过协商。这种协商,可以通过各方面充分地展开讨论,反复地交换意见,使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和法规更加充实和完备,既符合最大多数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又尊重少数人的合理意见。这种在决策之前进行政治协商的做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成立的。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中,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召如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月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电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沈钧儒,提出先行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并拟定施政纲领的问题,希望民革、民盟与中共共策进行。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号召,当即得到民革、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不久,他们便陆续进入解放区,与中共代表共同进行新政协的筹备工作。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推选21人组成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李维汉为秘书长。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6个小组,分别进行拟定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单位及其名额、起草新政协组织条例、起草共同纲领、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案、起草宣言以及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的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基本完成了各项筹备工作。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举行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草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授权常务委员将这三个草案提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审议。
当时所以取名为新政治协商会议,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是因为三年前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虽然被蒋介石国民党破坏了,但是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一次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决不是发源于旧政协。它是一百多年来民族民主运动牺牲奋斗的果实,是三十年来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集中表现。所以,“新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名称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因此,在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召开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宣布,新政协经由它的筹备会常委会决定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就是说,它代表中国人民进行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1949年9月21日晚7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庄严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62人,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宗教界人士等45个单位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具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在大会会场上,正中悬挂着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的人民政协的会徽,两旁并列着孙中山、毛泽东的巨幅画像,四面鲜艳夺目的红旗分列两边。会议选举了主席团,轮流主持会议。第一天的大会由毛泽东、朱德、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担任执行主席。新政协筹备会主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礼炮声中宣布会议开幕致开幕词。他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占人类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代表们以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了喜悦、激动和自豪的心情。
会议从9月21日至9月30日,除26日、28日体会外,共开了8天。代表们听取了筹备会代理秘书长林伯渠关于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谭平山关于人民政协组织法起草经过及特点的报告,董必武关于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拟经过及基本内容的报告,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共同纲领的特点的报告,并就这三个创立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法案进行了讨论修改,最后全体一致通过。先后有85人在大会发言。会议还经过广泛征集意见和讨论修改,反复讨论,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国都和纪年的决议。9月30日,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在热烈的气氛中,选举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和委员。政协委员的选举,是要据前一天通过的选举规定,用经过协商确定的整个名单付表决的方法进行的。候选人名单180人,获一致通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选举,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进行的。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56人为委员。这是一个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联合政府,在6位副主席中,有共产党3人,民主党派、无党派3人;在56位委员中,有共产党27人,民主党派、无党派29人。
下午6时,在大会统计选票的时间,全体代表到天安门前,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了奠基典礼。然后,代表们回到怀仁堂继续开会。大会执行主席宣布了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选举结果。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接着在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和《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电》之后,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致闭幕词。他说:“我们既然能够团结一致,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就一定能够团结一致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国家引导到繁荣昌盛的境地。”至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宣告胜利闭幕。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1949年10月8日和1950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华北邮政总局以“中国人民邮政”名义分别发行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纪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邮票各一套,均为张仃、钟灵设计,两套邮票分别以北京天安门、北京新华门及政协会徽、毛主席像及政协会场为图,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的热烈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