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旧货网首页
中国旧货网,网上二手市场,废旧物资,企业库存,买卖,采购,求租,出租信息。内容加载中……
全部行业
行业二手信息,发布求购出售二手车,废旧电机,工程机械设备,内容加载中……
服务项目
免费发布二手信息,求租出租工程机,械设备,汽车。内容加载中……
手机站
您现在所在位置:51旧货网首页 > 资讯频道 > 古玩古董> > 邮票>正文
“邮票”名词的由来
https://www.51jiuhuo.com 来源:中华古玩网 时间:2012/8/16 16:03:47 浏览:106次
“邮票:是从英文“Postage  Stamp”译来的。邮票是国家(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是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

  1868年(清同治七年),清代外交官张德彝在《欧美环游记(再述奇)》一书中,对英国早期集邮有过这样的描述:“……凡收得信票者,张贴壁上,以多为贵,相习成风”。文章中的“信票”,指的就是邮票。

  1880年(清光绪六年),上海清心书‘馆出版的《花图新报》上,刊有《各国信馆之印图》一文,约有600多字;所谓“印图”,指的就是邮票。文章说,在国外,家长鼓励子女收集“印图”,“亦启迪蒙童之道也”。

  在我国正式公文中,最初称邮票为“图记纸”。1878年(清光绪四年),我国由海关试办邮政。1896年(清光绪二十年)2月7日,总理衙门奏请清朝皇帝开办“大清邮政”,原奏折有这样一段文字:“光绪十九年葛显理(葛显理Kopsch英国人,当时任宁波浙江海关税务司)呈送万国邮政条例,联约六十余国,大端以先购图记纸粘贴信面送局,以抵信资。其费每封口信重五钱者取银四分,远道酌加……”。

  1896年3月20日,清光绪皇帝批准正式开办国家邮政,公布的邮政章程中规定:“邮政局须制造信票,以便粘贴信面,作为外国暨通商各国之信资,俟分岸资、外资,各信票之式样,再行宣示众知。凡信件交付邮局寄送,必须于信面上粘贴邮政局之信票作为信资。信票系在各地邮政局、托售之铺店等处购买”。以后在邮局的公文、公告中,也都称为“信票”。但由于“信票”的“信”字不能包括全部邮政业务的内容,所以从1899年开始正式用“邮票”这一名称。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我国台湾省设立文报总局,并发行官用和民用两种邮票:官用的称“邮票”,民用的称“商”。这时虽已出现“邮票”这一名称,但与现在邮票使用范围不完全一样。

  1894年(旧历甲午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省人民听到割台消息,义愤填膺,发出抗战檄文,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英勇抵抗日军;并开办邮政。发行的邮票印有“士担纸”(“士担纸”为英文Stamp邮票的译音)字样。1930年我国闽西革命根据地发行的邮票,印有“邮花”字样。1940一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发行的邮票,印有“代邮券”字样。这些可算是邮票的别名。1840年邮票诞生以后的最初30年间,各国发行的邮票,很多是采用统治者肖像作为图案。我国自1878年开始发行邮票到l911年辛亥革命为止,清代发行的邮票以“龙”图为主。所以在那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习惯把邮票称为“人头”或“龙头”,但这不能算是正式名称。

关于旧货中国(51旧货网) | 诚征英才 | 友情合作 | 守信通服务 | 支付方式 | 诚信安全 | 竞价广告位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石家庄摩森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与授权者版权所有 2009-2025   冀ICP备09002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