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合川遗址发现唐代存钱罐 存千枚铜钱
区域内,叠压着从商周时期至清朝,共6层不同时期的文物,有装满“开元通宝”的钱罐,有商周时期、汉代的房屋遗址,甚至还有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目前,合川猴清庙遗址正在发掘,记者昨日随市文物考古所相关负责人赶到现场,进行了一番打探。
遗址包含六大文化层
据介绍,猴清庙遗址位于合川区铜溪镇纱帽村二社,东距合川城区约3公里。遗址面积约2.6万平方米,目前已发掘面积约有600平方米。为配合地下文物保护,市文物考古所考古队于5月10日进驻,开始发掘工作。
在遗址发掘现场,可以明显地看到浅灰色、红褐色、浅灰褐色、黄灰色、黄褐色和灰褐色6种颜色的泥土,将土层清晰地分成了6层。而各个地层中,出土了大量残碎的陶器,以及房屋遗址、少量钱币等。
市文物考古所所长助理林必忠介绍,遗址现在已清理了商周、汉、唐宋时期房址2座,灰坑11个,灰沟9条,井1处,窖藏1处。出土遗物有陶器、瓷器、铜器、石器等。根据地层堆积的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分析,猴清庙遗址现阶段发掘出的文物,分别属于商周、汉、唐、宋、明、清6个历史时期。
商周时期就知道环保
考古队员在遗址中,发现了商周时期的房址、灰坑、灰沟、灶坑等遗迹。现场负责人介绍,商周时期,在这一地区的人们,都挖好沟槽,在上面用竹块筑墙,敷上泥巴,房顶盖上稻草来挡风雨,房中央则用根木头支撑,以防倒塌。因此,现在来看房屋遗迹,曾经的墙壁痕迹,都呈圆弧形。
为了保持室内清洁,当时的人们都会在屋内挖坑、屋外挖沟,用于堆放垃圾,满溢后进行转移或填埋,但有些坑洞也用于储藏物品。“在商周时期,人们就知道环保了。”这位负责人笑称。
发现新石器时代陶片
最让考古队员惊喜的是,在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中,还发现了一些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陶片。这些陶片颜色均是红色或黑色,虽然十分残破,但精美纹饰仍清晰可见。这些花纹多是由线和点组合成的几何图案,简洁美观。
林必忠说,这些陶片是目前在合川发现的最古老陶片,把该遗址的时间上限向早期推进了一步,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就有人类在此居住。但是,考古队员目前还没有找到明确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
唐朝存钱罐重庆罕见
在唐宋时期地层,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作为窖藏,直径约20厘米的双耳陶罐。罐体呈红色,保存比较完整。考古队员打开罐盖后,惊奇地发现,里面竟然放着近千枚铜钱,是个存钱罐。不过因为年代久远,这些铜钱已经锈迹斑斑,全部粘连在了一起。
考古队员取出几枚钱币进行清理,发现都是“开元通宝”,由此初步断定,这个存钱罐应是属于唐朝的。林必忠说,类似钱币如此集中放置,而且保存如此完好的窖藏存钱罐,在重庆地区实属罕见。
近期,考古队员将把这个存钱罐运回主城,进行全面清洗、修复,再对其钱币的种类、所处时期进行仔细分析,再作最终确认。
汉代三圆坑作用成谜
在汉代的地层上,考古队员发现了陶器、铜器、瓷器等遗物,以及灰坑、房址等遗址。让考古队员疑惑的是,这里有3个并排着的圆坑,坑口呈不规则圆形,最大直径在78厘米至90厘米,深均为36厘米。其中2个大坑的坑底,分别挖有1个小坑。
“一般灰坑都不会再在中间挖个小坑,而且在坑内堆积的土壤为浅灰褐色土,含有较多炭粒、烧土粒、石块等。”考古队员表示,在这3个坑旁边,还有几个类似作坊作用的房屋柱坑遗址,出土了泥质红陶、灰陶片,所以推断这3个灰坑应与作坊生产有关。不过,由于现场没有更多的证据,所以这3个圆坑的具体作用,目前仍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