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是五铢钱制向年号钱制的过渡时期,币材多样,币值混乱,钱文书法由篆书向隶楷发展。
三国时期曹魏实行实物货币政策,魏明帝时恢复铸行五铢,与东汉五铢相似。蜀汉铸行直百五铢,后币文简化为直百、直一,直百五铢钱面背均有穿郭,钱文"直百"两字是隶书体入钱文的最早范例,蜀汉铸币价格普遍不高,一般直百五铢足重体大品相较好者也仅几十元一枚;后更有太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传世,疑为蜀汉所铸,价格普遍不高,惟有一种世平百钱为变形叠篆,价值在千元以上。孙吴铸币均属虚价大钱,目前仅发现四种,其中大泉二千、五千传世少,轮廓宽大,钱体厚重,文字雄壮,极为难得,大泉二千可值二三万元,大泉五千传世仅两枚,被泉界列为"一级无定价之品";大泉五百与中小型大钱当千价格多在百元上下,大型当千则价值万元。
西晋主要沿用汉魏旧钱,东晋则行用吴国旧钱,另有吴兴沈充曾铸行一种"沈郎五铢"。十六国期间,成汉李寿铸行了中国最早的年号钱"汉兴"钱,形体薄小粗浅,文字多漫灭,有两种形制,一种是钱文直读的隶书钱较为多见,每枚价格50元左右,一种是钱文横读的篆书钱较少见,价格每枚400元上下。另外,后赵石勒铸"丰货"钱,钱文不纪重,篆书而有隶意,有繁简之别,传世稀少,一般每枚可值三四百元;前凉所铸"凉造新泉"(今人多以为北凉铸造)属于纪国纪年性质货币,价值珍贵,每枚市价可达两千元左右;夏赫连勃勃所铸"大夏真兴"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国号加年号钱,传世仅二三枚,价值万元。
南北朝时期,币值混乱,私铸盛行,铸币甚多。南朝刘宋政权先后铸造过四铢、孝建四铢、孝建、两铢、永光、景和等六种钱币,后三种极为罕见,两铢钱每枚市价可达5000元,永光、景和均铸于宋前废帝时,交易价格都在1~2万元之间,前三种价格在百元以下。萧齐政权存世较短,铸币甚少,如天监五铢、公式女钱,传世甚多,价格不高,一般几角或几十元钱即可购得。陈朝铸币比较精美,著名如"太货六铢",因"六"字写法很象人双手叉腰,被称为"叉腰哭天子",今天每枚均可值五六十元。
北朝从北魏开始,钱文逐渐摆脱纪重局限。北魏太和五铢为纪年号与纪重合体,方折篆首次入于钱文,出土数量不多,市价可达三四百元一枚;另有永安五铢续铸至东、西魏时期,有背文"土"字者,为北魏产物,价值较高,背四出文者,为东魏所铸,数量多,只值20元左右。北魏以后,北齐曾铸"常平五铢",素为泉界所喜,每枚售价10元左右。北周所铸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铸造精致,被泉界誉为"北周三大美泉"。其中布泉钱文"泉"字中竖相连,有别于莽钱布泉,每枚市价可达20元以上;另外五行大布、永通万国也都价值不菲。隋代统一后重铸五铢,因铜质中含有大量锡合金,故颜色灰白,传世甚多,价格比较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