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汇报》报道,眼下,从事钱币收藏和投资的人越来越多。由于钱币市场中,有些钱币珍品的价格非常高,于是不法之徒依葫芦画瓢炮制出赝品来,以图谋不义之财是不会少的。
凡钱币市场上交易活跃的品种几乎都有赝品出现,尤其是古钱币和近代银币。在一般旅游点的摊位上,出售的古钱币和近代银币里的绝大部分都是赝品。而在钱币市场上,普通古钱币和近代银币的伪品尽管没有一般古玩市场里那么多,但一些档次较高的古钱币和近代银币赝品仍是不少,其手法也高明许多,有夹馅、拼镶、挖补和改刻等形式。以往人们一直以为当代币中赝品较少,现在觉得这个观念可能有所偏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制假者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当代币中第二版人民币里的叁元券、伍元券和贰角券出现了伪品,连第三版人民币里的贰元券(车床工人图案)中也发现了仿制品,而且做工还很精致,连水印都很逼真。至于雕刻和印刷工艺原本就较为简单的民国纸币和第一版人民币里的伪品就更为常见了。
流通纪念币原来一直是收藏安全领域(过去从没有赝品),现在也不太安全了,钱币市场里已发现的品种有建行、宁夏、大熊猫、建国三十五周年等中高档币。还有一些人以次充好,将已经流通过的纸币用邮票清洗剂漂洗后,再阴干夹平,冒充挺版出售。有些人将旧的流通纪念币用橡皮擦干净后,再轻轻抹上一层油,冒充新币坑人。制假者的手法真是五花八门,各种钱币赝品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现在有些识别钱币赝品特征的研究者都不敢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揭伪的文章了,这是担心制假者改进后再祸害集币爱好者。
可见,各种赝品已成为近年来钱币收藏中的毒瘤,提高和培养集币爱好者的辨伪能力,是最基本的预防方法。当然防患于未然,今后造币厂在各类新钱币制作时就应该加强防伪措施,同时对制假者和贩假者还应加大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