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旧货网首页
中国旧货网,网上二手市场,废旧物资,企业库存,买卖,采购,求租,出租信息。内容加载中……
全部行业
行业二手信息,发布求购出售二手车,废旧电机,工程机械设备,内容加载中……
服务项目
免费发布二手信息,求租出租工程机,械设备,汽车。内容加载中……
手机站
您现在所在位置:51旧货网首页 > 资讯频道 > 古玩古董> > 钱币>正文
近现代机制银币鉴藏
https://www.51jiuhuo.com 来源:中华古玩网 时间:2012/8/16 17:26:22 浏览:125次
机制银币在中国近现代社会曾经流通和使用了一百多年。当时,在市场上流通的形形色色的银币,包括本国制造的各种银币,还有几十种在中国的市场上流通的外国银币,品种共计达九百多种。银币的流通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机制银币小史
  
    清代中晚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的银币开始大量流入中国。由于西方银币形式划一,使用方便,所以在社会不胫而走,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用外国银币套购中国白银的现象,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在这种局面下,清廷朝野纷求对策,决定顺应时势,自铸机制银币。
  
    清代机械自铸银币,开始于吉林。光绪十年(1884年),中国第一套机制银币在吉林机器官局铸造厂诞生,全套共五枚,面额分别为一钱、三钱、半两、七钱、一两五种。据吉林将军希之奏折,系当局从军饷中提取白银五千两,委托吉林机器局铸造,但是未获行用。因为这是中国最早的机制银币,加之此币铸造后未及盛行即被废止,所以传世稀罕,弥足珍贵。
  
    中国大规模正式开始机制银币于广东。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清政府批准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设局铸造“光绪元宝”银币。这种银币因为铸有蟠龙,俗称“龙洋”。周围饰以汉、满两种文字,印有“光绪元宝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三分”字样。因以库平七钱三分为率,并将英文铸于正面,以便与外国银币进行交易,故亦称“七三反版”。光绪十六年(1890年),“七三反版”停止铸造,改铸库平七钱二分。此种银币因仍用旧范,只改纪重,故称“七二反版”。“七二反版”银币试铸后,因将英文置于银币正面的中国年号之内,被清政府以与体制不合为由禁止发行。“七二反版”银币停铸后,广东钱局造币厂根据户部钦准体制,将正面纪省名、币重的英文移于背面,背面的汉文移于正面。光绪十六年,正式广为鼓铸这种第三版,即普通版的“光绪元宝”银币。此种银币被称为“广东龙洋”,直径39.40厘米,重26.6-27.2克,成色90%。因为成色良好,人们乐于使用,后来又鼓铸银辅币数种,开始广泛流通。于是各省均照样仿铸,行用范围极广。据现存实物及有关著录看,当时币制并不统一,其重量、名称亦不一致。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湖北省造币厂铸造大清壹两银币,因流通不广而告停铸。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天津户部造币总厂试铸银币,当时因七钱二分与一两二种本位问题未解决,故所铸之银币,种类繁多。光绪三十一年,成都造币厂仿效印度卢比,铸造光绪皇帝像,三钱二分为主币,一钱六分及八分为辅币,亦仅用于西康地方,这是我国官铸币中首次铸有帝王头像的银币。
  
    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设立币制调查局,二年颁布《币制则例》,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正式规定银币为本位币,以“元”为单位。宣统三年五月,由户部天津造币总厂开铸“大清银币”。直径39厘米,重26.56克,成色90%。
 
    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 ,天津造币总厂先后铸造孙中山开国纪念币、黎元洪开国纪念币、袁世凯共和纪念币。而四川造币厂则开铸大汉银币,到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 一月停铸。而后,民国政府公布《国币条例》,仍以“元”为单位,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币,流通全国。1927年北伐胜利,改铸一面为孙中山、一面为帆船的银币,从此外国银币逐渐被淘汰,“袁头像银币”和“孙头像银币”广为流通。1935年以后,国民党政府推行法币后,才禁止银币流通。
 
    1928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批革命根据地,称之为“苏区”。。苏区创建时,经济上困难极大,红军没有军饷,为解决现金缺乏的困难,1928年5月,毛泽东指派当时任宁岗、遂川、泰和、永新四县经济委员兼防务主任的王佐,负责筹建井冈山造币厂,铸造银币。造币厂采用墨西哥银币版,选用成色好的白银做原料,并不断改进操作技术,造好银币后即戳上“工”字标记,以便检验,防止假银币混淆。“工”字银币成色高、质地纯、重量不少于七钱二分,信誉好,故深受苏区广大民众欢迎。1929年1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红军主力撤出赣南、闽西,“工”字银币停止铸造。1932年~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后,各区又陆续发行过几种银币,我们将其统称为“苏区银币”。虽然苏区银币发行数量不多、流通时间不长,但它为我们研究中国革命史留下了宝贵的革命文物。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按一定比价收兑全部银币,近现代机制银币才彻底停止流通,退出货币市场。

    二、伪造方法与鉴别手段
  
    银币是我国货币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钱币爱好者、收藏者所珍视的一类钱币。因为银币品种多、数量大、流通范围广,系贵金属制成,其自身的价值昂贵,因此私铸造伪也最多。早在银币使用的年代,各种各样的假银币就已经充斥市场。为此,当时社会上就出现了许多专门鉴定、兑换银币的小钱庄,某些商科学校还特设了银币鉴别课程。所以,当时一般的商人,甚至普通的老百姓,也都掌握了鉴别银币的一些基本方法。
  
    现今,随着钱币收藏热的风起云涌和各场次拍卖会的高开高走,推动了人们对银币的收藏热情,但同时也助长了银币造假的泛滥势头。为使钱币爱好者能对伪品有所了解,现就一般银币的造假方法和真伪鉴定的主要依据简单介绍如下:
  
    (一)伪造方法
 
    解放前,市场就有假银币出现。当时的假银币,概括说来有五种:
 
    1、铜板银币: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币相似,但是以铜为主体,敲击出来的声音尖亮有哨声;
 
    2、铅板银币:以铅充银,声音沉闷阴沉而带嗒音;
 
    3、夹板银币:外层包裹两层银皮,声音尖短沉闷无转音;
  
    4、哑板银币:这是一种含有纹银的真银币,只是在储存、使用过程中,受到损伤,例如被火烧过、或在地下、被石灰等镪过,以及与化学方面的腐蚀液接触等原因,因之声音发哑,不像一般银币那样声音柔和,清脆而有转音。
  
    5、减重银币: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情况,收入微薄,劳力不值钱,有些银匠用锉边、改小等手段来获取银子。这类银币,只是重量略为减轻,一般人不易察觉。在当今的钱币市场中,上述五种旧制假银币在收藏中已极少见到,对收藏爱好者来说,有些旧制假银币因早已经通过流通,甚至加盖有银号钱庄戳印,倒是有一定收藏价值。
  
    目前收藏交换市场上及街头巷尾,有大批新仿假银币出现,大体有四种:
   
    1、沙版银币: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20克以内 翻沙版,用力向地上摔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浅黄色。
   
    2、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像清晰、精细,成色也逼真,与真银币几乎一模一样。因表面镀银,故从外形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可用重量鉴定真伪。这类银币的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作,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可见分晓。真银币虽在流通过程中略有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原重量是26.6克左右 。
    
    3、银制银币:这种银币图像基本逼真,做工也还算精细,因是真银新翻制,金属比重相等。
    
    这种银币鉴定比较简单,因为解放前的银币是机制的,用几十吨冲床冲制而成,所以钱币表面光滑如镜,银的密度较好;而新版银制币,因制作简单,是翻沙版而不是机器冲压成的,故仔细看表面及局部有极细小的沙眼,与旧制银币相比,图像毫无立体感可言。
   
    4、改刻银币:做伪方法是把真银币原有文字用刻刀挖掉,然后将特制文字粘贴上去,冒充传世的银币,牟取暴利。这类改刻银币,一般均是传世较少的珍品或高档银币。
  
    这种银币一般收藏爱好者无法用肉眼鉴别。不论敲声或测试银币成色,或看包浆旧气 均是旧制,无法鉴别。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镜鉴别,细看每个文字的迹缝,有无刻刀改刻的痕迹。
  
    上述四种新制假银币,无任何收藏价值。
  
    (二)鉴别手段
   
    古往今来,人们对鉴定银币有独特的鉴别体系,凭借丰富的经验以及辅助的现代鉴别工具,我们可较为精确地鉴别清代、民国时期的银币真伪。总体说来,银币鉴定真伪有四种方式:
   
    1、听声音
   
    就是利用银币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来辨别。方法是用两个手指头轻轻捏住一枚银币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币撞击,彼此碰撞发出的声音清脆,既平缓又柔和的是真银币;一般假银币的声音多半尖短而低闷;声音尖而且高,带有铜声而嘶哑,且银币周边不一致,则为包皮、挖补的银币。
   
    2、看外形
   
    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币的色泽、质量、花纹、图案、大小、薄厚、自然氧化度、光线折射度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痕迹以及有无私刻银币的不正常现象。
   
    3、称重量
   
    银币库平七钱二分 的标准重量应是26.6克左右,成色89%--91%。正常的银币经过流通磨损等,重量也应达到25.6克。在日常收藏中,凡重量低于25.6克的,成色低于85%的银币,不是锉版、锉边、挖补,就是伪造的银币。
   
    4、 酸检验
  
    在银币上滴一滴酸液,如发现银币冒绿泡或变黑,即可认定该银币成分不足或是假银币。

    三、银币收藏的趋势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泉界藏家开始留意银币收藏。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拍卖行业的兴起,银币收藏成为热点,甚至一度形成了海外近现代银币回流的现象。金德平先生曾经对2003-2005年嘉德钱币拍卖做过一个较为详细的跟踪调查。从这三年的嘉德钱币拍卖会来看,银币拍卖品种主要集中在清朝地方政府银币和民国中央政府银币,这两类银币本身品类较多,受到集藏者的关注,银币占拍卖会拍品的比例为9.33%,成交占到总金额的17.50%。三年来拍出银币价格前三名是2005年秋拍(马定祥钱币专场)3461号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三反版样币二套共十枚(165万元)、2003年春拍2288号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像背嘉禾壹圆银币(72.6万元)、2004年春拍3201号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像地球图案一元银币(33万元)。
  
    现在,民间钱币市场对近现代机制银币的炒作热点主要集中在品种和品相两个方面,显示了收藏者的兴趣取向。
   
    一、品种方面:热点首先是未发行和使用的试铸银币。这些试铸银币在多各省均有铸造,大多是因为设计风格、政治倾向等因素而被弃用。如“户部光绪库平一两”银币,铸造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但试铸之后并未流通使用,目前存世量在20-30枚之间,市场价格在25-30万之间。“浙江楷书(缶宝)光绪元宝”银币,铸造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此币系浙江省通过上海洋行委托英国伯明翰造币厂代铸样币,并未正式铸行,存世极罕,市场价格70、80万左右。这类试铸银币可以说永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永远是这个领域的收藏热点和关注点。其次是各种带人物像的纪念币也颇受藏家关注。如“徐世昌仁寿同登纪念币”,民国10年(1921年)9月,于天津造币总厂铸造。正面为徐世昌半身七分脸像,背面铸有中南海怀仁堂外景图案及纪年文字等,制作精美之至,颇受藏家喜爱,目前市场价格在2、3万元左右。黎元洪像(戴帽)开国纪念币,民国二年(1912年)武昌造币分厂铸。1912年1月3日,黎元洪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不久,武昌厂步南京开铸孙像开国纪念币之后尘,亦开铸此币,目前市场价格2万元左右。
   
    二、品相方面:如果收藏的是普通品种银币,就要讲究品相。品相是影响银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好收藏那些完未或近未使用、带原光的银币。原光是指银币表面带有一层耀眼的光泽,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如“袁世凯像壹圆”银币(民间俗称“袁大头”),如果是已经使用、流通的,在市场上60、70元就可买到,但表面有一层原光的袁像银币其市场价格比前者要高出3-4倍。同样的品种,彼此差价近二百元之多。
   
    由于近现代银币本身具有两重属性,既是文物,又是贵金属,所以近现代机制银币交易市场会进一步平稳地向前发展,收藏者的数量会日益扩大。

关于旧货中国(51旧货网) | 诚征英才 | 友情合作 | 守信通服务 | 支付方式 | 诚信安全 | 竞价广告位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石家庄摩森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与授权者版权所有 2009-2025   冀ICP备09002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