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冈山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根据地,上井造币厂即红军造币厂是根据地最早的造币厂,始建于1928年5月,铸币的时间只有几个月,且屡遭国民党的“围剿”破坏,因此,存世实物极少。由于史料的缺乏,一些专家学者对上井造币厂开铸时间、铸币版别、戳记种类等问题的见解和认识,众说纷纭,尚需商榷之处甚多。笔者收藏的三枚根据地铸造的不同戳记银元颇有史料价值。现做一简单介绍。
一是“上井工人”戳记银元,直径3.87厘米,厚0.22厘米,重26.59克。袁头侧面像壹圆版“壹”正上方、两棵麦穗顶端相向空白处戳有倒写“上”字,横画长0.1厘米,竖画长0.13厘米,右上点画较粗近于竖画顶端。币正置时呈“丁”形,币倒置时呈“上”字。“壹”字左下方有象形井口“O”,其寓意为“井”字见图一背面照片 ,上井村乃造币厂所在地。银币正面袁头像脑后、“中”字右下方约0.3厘米处倒写“工人”二字戳记,两个字竖行排列,乍看似“天”字,细看是直读“工人”二字见图一正面照片 ,“工”上横画短、下横画长,中竖画长0.1厘米。“人”字左撇右捺均上细下粗,笔画似断若连。“工人”二字是钢印一次敲戳而成。把银币正面和背面戳记联起来即为“上井工人”,表明这枚银元为上井造币厂所铸。
二是“七一工人”戳记银元,直径3.87厘米,厚0,22厘米,重26.75克。银币正面“民”与“国”字之间空白处戳有反写“七”字,横长0.8毫米,竖长1.1毫米。在头像耳与颧骨之间戳有竖写稍向右斜 “一”字,长2毫米,颚下前方戳一“工”字,上横短下横长,竖画粗直,“工”字左前方又戳一反写“人”字,正看呈“人”字形,在头像脑后、“中”字右下方戳有镰刀斧头纹样,镰为阴纹,斧为阳纹见图二正面照片 。
三是“人”、“六”戳记银元。直径3.87厘米,厚0.22厘米,重26.69克,袁头像下颚左下方戳一“人”字,右竖画出头部分很细,右捺笔画短粗见图三正面照片 ,正面看像榔头戳纹。背面壹与圆之间呈“六”字,上面一点为短横画长0.12厘米,中横画长0.l4厘米,下面左撇画长0.12厘米,右边点画紧靠中横呈点画见图三背面照片 。
井冈山时期负责调配上井造币厂铸币原料和银元成品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需处长范树德在《井冈山的后勤工作》一文中说:“那种银元是用首饰上的银子、银戒指为原料制造的银元……用钢印打上‘工’、‘人’或者‘七、八、九’等字样”。这段文字比较清楚地说明了上井造币厂铸造的银元戳记,有单字“工”、“人”或“七、八、九”等字样。它与本文介绍的三枚有戳记银元实物是相吻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