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钱币很多是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它们在地下沉睡了成百上千年,身上布满了锈斑。一些作伪者为使伪钱达到骗人的目的,常常在锈色上做假。常见的作假方法为:
1、沾:将真的铜锈沾在伪品上,看上去与真钱极为相似;也有的用东北地区生产的粘合剂,直接涂于伪钱上,用这两种手段作假的钱最怕热水烫。
2、浸:将伪钱侵入食醋中,几天后即可产生一层薄锈,此法多用于清代钱币,但颜色都较浅。
3、涂:用松香粉末和胶水拌以红绿颜料,涂在伪钱上,可作红绿锈色,但锈色都不如真品晶莹,较易识别。
4、酸蚀:有更“高明”的作假者,用强酸拌土,将伪品裹入其中,放入花盆中经常保持湿润,让其自然生锈,待其锈结成块,再用力将其砸开。这种伪古币用热水久煮才能识别。
5、煅烧:取宋钱入炉中煅烧,取出后得到红锈,再以盐酸或醋酸相浸,入土一年半载,经常使之潮湿,便可产生红绿相间的绣色,颇似年代久远的出土钱币。这种伪古币也要用热水久煮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