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枚民国四年(1915年)“财政部平市官钱局”面值当拾铜元一百枚票,票幅长为16.2厘米,宽为9.3厘米,正面颜色为黄底绿色,背面为浅绿底红色,色彩协调,图案美观。后因政局动荡,滥发纸币,“财政部平市官钱局”最终倒闭,1926年12月,改组为官商合办的京兆银钱局。
中国是发行纸币最早的国家,自宋、金、元、明、清各朝,除金属铸币外,均发行过纸币。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各省财政日渐独立,各省银行及私商均发行了各种行号的纸币。民国三年(1914年),中央政府设立了财政部平市官钱局,专发铜元票以限制私商制币,并限令三个月将旧票收尽。当时私票被禁,铜元赶制不及,为便于民间流通,财政部平市官钱局印发的铜元票与铜元一起在市场流通。民国四年,袁世凯称帝,内战云起,财政部平市官钱局管理纸币之事告吹。
据徐枫、赵隆业编著的《中国商业银行纸币图录》介绍,财政部平市官钱局自民国四年至民国十二年(1923年)印了带有印制年份的铜元票20种,不带年份的3种,大多由财政部印制局印制(即现在的北京印钞厂)。铜元票面值自当十铜元10枚、20枚、40枚、50枚、百枚,1923年还印制了一角、两角、五角三种辅币券。北京市钱币学会编纂的《中国纸币标准图录》中,又介绍了一元、五元、十元 、一百元4种“定期兑换银元券”。铜元票上大都加印了地名,除京兆外,其余各地纸币尚印有江苏、安徽、直隶、东三省、河南、山东、山西、黑龙江、江西、张家口、天津、烟台、昌平等地名。
铜元票票面美观,印有京兆地名的一张纸币上就介绍了北京天坛祈年殿、颐和园石舫、北海琼华岛上的藏式白塔三处皇家名胜古迹,实属罕见。铜元票面基本一致,只有后期的三种辅币券印有北京的三门牌楼,另有三种铜元票票面只印有天坛祈年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