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是钱币收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欲投资收藏古钱,首先必须掌握其基本常识。
古钱各部分的称号。一枚古钱通常可分为三部分,最边缘的部分称“外廓”或“外缘”;中间的方孔称“内廓”,也有人称之为“穿”或“好”。余下的部分称为“底部”或“地张”。
古钱文字的读法。古钱一般有两种读法,一种称直读,即从上到下,再从右到左;另一种读法是环读,即顺时针方向,从上面第一字开始读。在中国古钱中,除明代和清代基本采用直读顺序外,其他各朝的古钱直读、环读均有。此外,还有较少的品种不按直读和环读顺序排列,钱币界通常称之为“传形”钱或“错版”钱,是一种特别版本的收藏品,也是古钱藏品中的珍品。
古钱面值的识别。古钱背面一般都有面值,如二、五、十等。即表示当二、当五、当十等,又称折二、折五、折十等。古钱中也有不标面值的,通常按其直径大小来确定其面值,其中直径在26毫米以下的古钱,均属基本钱币,当一枚使用,称“小平钱”,我国古钱多为小平钱。其次为26毫米以上的大钱,至于不同直径的大钱到底面值多少,各个朝代并不统一,即使在同一朝代,其直径亦有变 化。但凡国力强盛的新王朝,所铸古钱的直径越来越小,这几乎成为一种规律。
古钱记重、记值、记地和记年的识别。在古钱背面,一般都铸有简洁的单字或数字,分别表示钱币的重量、面值,铸造年份。如南宋的铜钱大都有记重,清咸丰大钱大都有记值等,不同的记重、记值、记世和记年古钱币,由于发行量和流通上的原因,它们的价值差异很大,是收藏和研究的重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