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禄通宝系辽太宗天禄年间(公元947年至950年)所铸,铜质小平钱至今仅发现四五枚,钱文有细别,有数种版别,属我国古钱中大珍级大名誉品。
《宋史·食货志·钱币》记载:“契丹亦铸铁钱,易并边铜钱”,即铁钱在贸易中与铜钱一并使用。近十余年来,报刊中登载了数种新发现的辽代铁钱,有助国通宝、统和元宝和重熙通宝等,辽代铁钱的铸造很可能与受五代十国和北宋大量铸造铁钱的影响有关。
笔者在多年前集藏到一枚天禄通宝折三铁钱,外径35毫米、面穿11.7毫米、背穿10毫米、厚3.1毫米、重11.6克。包浆铁褐色、温润熟旧,反射着银白色的光。整钱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锈坑,斑痕累累。地张上的锈层呈片状脱落,丰富有层次,整个包浆显得非常古朴苍老,呈现出久经流通和自然腐蚀的迹象。此种包浆与锈态是作伪者煞费苦心也难以达到的。
此钱的钱文布局得宜,整齐浑厚。“禄”字的“衣”旁与“水”字共用一“点”,俗称“借水点”,与铜质平钱的写法相同。整个钱文的字形与铜质平钱中的一个版别较为接近,并与天显通宝、会同通宝、应历通宝、保守通宝等钱的“天”、“通”、“宝”三个字的字形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与辽钱的钱文所具有的独特风韵一脉承传。
此钱虽经一千多年的岁月沧桑,但钱文尚清晰可辨,既保持了较好的品相又显得古色古香,这在古代铁钱中实属少见,这是与西北地区的干燥气候条件和沙质土壤有关。此钱未见于著录和报道等。综合判断,此钱的真实性令人难以生疑,应是一枚很开门的辽代珍稀铁钱。
铁钱由于保存困难,流传下来品相较好的铁钱精品难得一见。最近出版的著名泉家董大勇先生的新著《珍稀钱币鉴赏与辨伪》一书,内有一枚金代的“阜昌通宝”铁钱,市场参考价定为2万元,由此可见铁钱精品之珍,或对消除部分钱币收藏者对铁钱的冷漠态度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