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与火相遇,紫砂蜕变为金玉之质;人与壶相逢,壶成了爱壶者无言的诗歌。在长春,有一位痴迷收藏紫砂壶的老人申贵仁,18年来,他精心收藏了百余把紫砂壶。
六旬老人珍藏百把紫砂壶
走近伪满皇宫博物院旁一家名为紫玉轩的小店,古香古色的架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紫砂壶。“这把圆形的叫圆珠壶,又叫美人肩,说它像美人的肩膀一样圆润流畅;这把看起来像大象的壶叫大力神,敦实有力;三个球叠在一起的叫掇球;这个稳重端庄的叫德钟;这把极富现代气息的叫石瓢……”小店的主人,64岁的申贵仁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他的宝贝。
申贵仁的最爱是一把曲壶,曲壶取材于自然界中的蜗牛。表达了蜗牛坚韧不拔、忍辱负重、昂首挺进、奋力拼争的顽强精神。这可是他软磨硬泡,搭了无数人情才换来的。另一把珍品是一把“窑变”壶。紫砂入窑焙烧后,产生了人们意料之外的颜色变化,因此称之为“窑变”。可谓“火中求宝,难得一件,一件在手,绝无类同。”
结缘紫砂情有独钟
申贵仁不嗜烟酒,嗜饮茶,爱屋及乌喜欢上了茶具,茶具中又钟情紫砂。他说紫砂壶不但具有泡茶烹香的实用价值,且用材特殊考究、做工精巧细致、外形不媚不俗、内涵委婉含蓄,深深打动了他。
申贵仁的第一把紫砂壶购于六十年代,当时才花了1元钱,申贵仁用这把六方形的壶喝了整整10年茶,现在这把并不名贵的紫砂壶因为独有的纪念意义成为申贵仁的珍藏品。
五赴宜兴淘珍品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以其特有的五色土制造紫砂器,所产紫砂壶才是精品。为了买到好壶,申贵仁五赴宜兴。3000多公里的路程不算近,可在收藏到珍品的兴奋劲打消了旅途劳顿。他亲自到矿山看泥质,到窑里看烧制,广交“壶友”。
对待壶,申贵仁挑剔,壶的造型与外观要美;壶的质地,胎骨要坚,色泽要润;壶的精密度要好……确保每一把都是精品。
20多个小时的火车,携带40多把易碎的紫砂壶真不是一件易事,申贵仁认真包好每一把壶,旅行包的缝隙用衣服塞满。到家后什么也顾不上,第一件事是一一检点宝贝紫砂壶。
苦学练就火眼金睛
紫砂壶是艺术品,收藏紫砂壶需要许多方面的知识。从壶身表面的诗、书、画,到壶底、壶把和壶盖的篆刻,以至整把壶的形、神、气、韵都无不体现着传统艺术的审美。
申贵仁正式开始收藏紫砂壶是在1987年,当时身边搞收藏的人还不多,为了掌握相关知识,他查阅资料,遍访大师,终于窥到了门径。在使用、玩赏中,了解什么是正宗紫砂,紫砂泥原料的性能、化学成分、分子结构、吸水率、透气性,紫砂壶泡茶、注茗的功能,壶的构造、艺术风格、名人、名作、历史沿革、流派等等,并逐步确立自己的收藏风格——不强求多、全、精、专,在收藏中学会欣赏。
壶痴心愿:以壶会友
目前,在港、台和东南亚一带,紫砂壶已和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联系在一起,成为受人青睐的国粹。收藏名壶成了人们精神享受上的一种乐趣。为了以壶会友,申贵仁开起了这家小店:“赢利不是目的,就是为了和更多爱壶、藏壶的人交流。”因为对他来说,收藏紫砂壶就是收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