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法是利用饰件自身的凸凹变化进行装饰的,有如下三种做法:
1.鼓泡
是用厚铜板经锤打焊制而成,方边浑面,外鼓中空,厚重丰满,精密严固,极有特色。在清代晋作家具和金漆家具上经常见到,是鉴别家具年代和产地的重要依据。
2.随形
是用铜板冲压而成,其平面随着安装部位的线型变化而变化,如形成“一鼓一洼”、“劈料”、“瓜楞”、“卧角”等形状,形式活泼轻松,与之相配的拉手、吊牌、合页等多作成花篮、葫芦、竹节等半立体件,是晚清苏作家具的重要特征。
3.冲雕
是先将铜皮置于松香、花生油、白土熬制成的胶状托床之上,按纹样从正反两面反复锤击冲錾,使之成为凸凹浮雕状花纹,然后经打磨镀金而成。托床内的胶状物可视气候的冷暖变化适当的调节其配料配比,使其软硬适度,以便于操作。此法省料出效果,花纹繁浩壮美,是清代常用的一种金属工艺,多见于建筑、车辇、仪仗之上。清末以后的首饰匣、镜箱等小型物件上常有类似做法的饰件,但效果已是轻薄卑俗,不足效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