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制品没有“身份证”,的确给消费者带来麻烦。市民杨先生曾看中一套海南黄花梨明式圈椅,但面对几万元的价格,不敢轻易“出手”,只是常跑去观看,向店主不断请教。5个月下来,商家被他的执着打动,承诺绝对货真价实,杨先生这才买下了那对圈椅。他说,要是红木家具有“身份证”,会有这样麻烦么!
给红木家具制作鉴定证书,尽管比珠宝玉器要复杂,但从技术上来说能够办到。根据上海市地方标准《红木家具产品标识规定》,其标识中的“品名型号”、“产品产地”、“基材名称和产地”、“辅料”等,已具备了红木家具“身份证”的内容,只要略加修改,由权威鉴定部门检测认定、制作即可。
工艺师于志刚是红木国家标准起草者之一,也认为给红木家具制作“身份证”基本可行,不过由于红木家具材料复杂,材质等级多,行业内部也存在争论。如“卢氏黑黄檀”,1996年刚从非洲引进时,由于酷似紫檀木,使专家产生误解,后来才确定为黑酸枝木,并列入我国红木国家标准。但直到现在,一些红木制作销售商仍认为其应该是紫檀木。于志刚认为,要制作“身份证”,可按红木8大类材质进行分类,这样可避免混淆,也容易做到。
当然,有些生产销售商之所以不愿给产品制作“身份证”,是想浑水好摸鱼。红木家具一般都是大宗交易,只要有一两个消费者上当,就可赚个“盆满钵满”。
有人建议,可否由市家具行业协会出面,委托检测部门进行检测鉴定,给生产销售商制作产品“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