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品名称:黄花梨琵琶
收藏者:张桂红
藏品来历:一位扬州的收藏者拿着这把琵琶,到廊坊来,我家是做硬木家具生意的,但是看到这把琵琶的材质是黄花梨的,于是就收藏下来。
藏品特征:这件琵琶长94厘米,琵琶主体是由整块黄花梨掏挖而成,琵琶的顶部向后弯曲,整体做工精美。
相关背景资料:琵琶最早见于汉代刘熙的《释名. 释乐器》记载,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琵琶最早只作为演唱的伴奏乐器,后来演奏技巧逐渐丰富,才成为优良的独奏乐器。现在,除用于民族管弦乐队外,还是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福建南音等乐种的主要乐器,在南方的一些戏曲和苏州评弹、四川清音等说唱音乐中,也是离不开的伴奏乐器。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得较早,而曲项琵琶大约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由波斯经新疆传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
鉴定专家:傅学斌 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专家评述:现在这琴,从材质上看,是挺好的一个黄花梨,但是后边有残,经过这么多年了,保存到现在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我看这个东西起码是清代的,可惜的是,就是经过后人修饰的时候,把它改了,改的这人,他没有很好地去考察古琴的样式,他按现在琴的样式给它修饰了,这样就增加了二十四个品,它这四根弦也是后换的了,所以就比较遗憾。这个琴像是私家保管的琴,它绝对不会大把撮,一下生产出十把来。材质特别细腻,分量也沉,摸起来用有点像端砚,就像婴儿的皮肤,它非常润滑。据说黄花梨东暖夏凉,夏天抱着它,您要弹半个小时什么的,不会热起来,因为你现在就是想用硬木,好一点的硬木做一把新的,也得10万元钱。所以经过专家鉴定团大家鉴定吧,觉得价位在15万元左右比较合适。
专家鉴定团估价:150000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