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批由政府出资购买并统筹管理的校车投入使用
国务院先后出台一系列规范整治校车市场,而可能在2012年3月出台的校车“新国标”更具体到了校车的重量、坐椅和时速等细节。与此同时,以上海崇明县、浙江德清县为代表的国内部分县市,已经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发展地域性校车,为孩子铺就一条安全舒适的“上学之路”。
春季开学,上海仍然处于严寒之中。然而,对居住在崇明岛上的四年级学生刘雪和她妈妈宋阿姨来说,寒假后的新学期,母女俩的心中满是幸福。
“从此以后,我每天早上至少可以多睡半个小时啦。”刘雪笑着说道。
而刘雪和妈妈幸福的“源泉”,正是因为崇明县政府决定在新学期启动“校车工程”,为中小学生的上下学“保驾护航”。粗略统计,除了在县中心区域的孩子,岛上北面和东南面总共有6所学校的1100多名学童可以坐上舒适的橘黄色校车,开始新一天的学习。

“大鼻子”校车有效保护驾驶员和学童的安全

放学时刻,接送学生的校车驶入校门
崇明县启用大鼻子校车
据悉,这是上海首批由政府出资购买并统筹管理的校车。崇明县政府共斥资600万元,集中采购了两种型号共17辆校车,其中包括已经声名在外的“大鼻子”校车9辆:橘黄色车身,1.4米长的车头前印有醒目的“SHOOL—BUS”标记。
客车制造商负责人告诉记者,比起普通客车,校车设计最看重的就是“安全”。“大鼻子”校车前端凸出的“鼻子”,“这类设计能够增加车前部碰撞时的缓冲区和变形吸能区,有效保护驾驶员和学童的安全。”
GPS全程跟踪实时监控
崇明巴士运营负责人肖华说,除了校车本身的硬件注重“安全”,在其他“软件”上,崇明巴士会同县教育部门多次研究具体细节。比如,在学生寒暑假结束前,修理厂还要对校车整体做一次一级维护。平时只要有超过7天的小长假,公交公司的机务部门就会安排专人对车辆进行检查。
崇明新购置的这些校车全部装备了校车管理系统和GPS、DVR等设施,车厢的前方设有监控探头,公交公司通过专用平台全程跟踪车辆的运行,包括学童的上下车时间、学号和载客人数等信息,如数反馈给后方的监测平台,做到实时掌握。同时,如果有突发异常情况,比如学生未按预定时间上下车或下错站,跟车老师还会通过短信及时通知家长。
乘车费控制3~5元不等
崇明县教育局安全工作负责人蔡锦宇对记者说,为了让家长彻底免去后顾之忧,崇明县校车司机的选拔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
“驾驶员驾驶公交车的年限必须达到3年以上,安全累计行驶公里数不少于10万公里。两年内无严重的违章违纪。”蔡锦宇逐一列出对校车驾驶员的考核指标。
在乘车费用上,蔡锦宇介绍道,每名学童每天乘车费用按路途远近控制在3~5元不等,“每天接送每位学生的成本在20元以上。”蔡锦宇表示,校车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崇明模式:政府购买校车并统筹管理,车辆运营委托公交公司,教育局协调学校做好服务,三方合力建立“崇明式”的校车体系。
伴随着每天的日出和日落,40多岁的老汤都会开着一辆橘黄色“大鼻子”校车,穿行在浙江省德清县的道路上。老汤每天有6趟出车任务,负责把学童从家接到定点学校,晚上再从学校把孩子送回家。老汤说,开了这么多年车,现在驾驶的“大鼻子”校车无疑是安全系数最高的。
据悉,德清是全国较早开始由政府出面,成规模成系统地建立起地方校车运营体系的县市。2009年开始,德清县陆续投入2000万元购置79辆校车,其中的14辆就是老汤所驾驶的“大鼻子”校车,剩余65辆同样也是按照国际标准设计的平头校车。
今年5月,德清校车已覆盖了全县11个乡镇的所有小学,其中包括两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小学,全县5600多名学生能坐校车出行,占全县小学生人数的一半。
德清县教育局安全科科长张帆(微博)表示,校车投入运营两年多来,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安全率达到百分之百,各职能部门也没有接到过一次家长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