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车身越坚硬越好
许多人看到交通事故会不自觉地抱怨:怎么轻轻地一碰,保险杠就碎了,发动机舱盖也七棱八翘的?这车的质量也太差了。
好的车身必须做到“软硬兼施”,既有出色的防撞性能,又能有效吸收冲击力。
ABS、EBD已经被广泛认可,但车身前后吸能区、激光焊接则都是难以确认的概念。
如果没有坚固的侧面防撞杆,发生侧撞时,乘员的身体就直接暴露在撞击之下;如果没有吸能区的毁损,撞击的能量就会通过车身传递给乘员。吸能区能做到吸收撞击带来的动能,尽量减少能量传递到乘员舱;进口双面电解镀锌钢板,延长车身寿命,间接保障第二、第三个用户的利益;每英寸的焊点数量、每个焊点焊接质量都直接影响车身的刚度。
误区二:油耗越低越好
在油价居高不下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将油耗作为选车的重要参考因素。较低的油耗背后,当然是先进的发动机设计和精心调校的悬挂系统、较低的风阻系数和滑行阻力。
但是,较低的油耗背后,可能是较轻的车身重量,不会有笼式车身,翻车或发生碰撞后车内乘坐人员的安全系数低;较低的油耗背后,是较小的发动机排量和储备功率,中速或高速时提速能力较差,主动安全性降低。
误区三:配置越多越好
对于商品来说,“性价比”越高,自然越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许多厂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增大内部空间,安装天窗、电视、倒车雷达等配件,而对于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安全部件却常常被忽略掉,钱没有花在刀刃上。
误区四:气囊、ABS更重要
消费者不要只盯着安全气囊,那只是一个辅助安全设备,而且气囊启动的时机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被气囊打伤、甚至打死的案例都曾出现过。ABS的设计初衷也不是缩短刹车距离,而是在急减速时防止车轮被抱死,保证车辆仍然可以转向,躲避障碍。
不起眼的三点式安全带反而是在关键时刻救命的东西。此外,可以显著增加照明的氙气头灯、在失去压力的状态下继续行驶的各种失压续驶轮胎都是保证主动安全的设备。
来源: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 2009-3-24